山东能源转型要下“核电”棋

10月31日,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2019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在山东烟台落下帷幕。为期两天的论坛,无论各方致辞、多项目签约,还是与企业间战略合作、同行业研讨交流,都在向外界传达着一个强劲信号:山东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的下一步将走“核电”棋。
 
论坛开幕当日,“烟台高效换热技术产学研基地”“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联盟”“烟台大学核电技能培训中心”等核能产业相关项目揭牌。
 
与此同时,烟台市分别与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涉及核电、核能综合利用、新能源项目、装备制造等内容;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引进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烟台建设新的装备制造基地;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签署关于在烟台举办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合作协议,将该会展举办地由北京迁往烟台;与中国核学会签署合作协议,加强在政策发布、公众沟通等方面的合作。

 
同时,由烟台市发改委牵头推进核能产业资本运作、基金引入、央地企业项目合作,各方签署了涉及清洁能源产业投资、技术研发、装备及材料制造在内的多份协议。
项目、资金、技术、服务……全方位动作的背后,打造我国核电产业又一“高地”的战略目标清晰可见。近年来,烟台市超前谋划,确定了“培育千亿级核电装备产业,打造中国核能产业新城”的重大部署,以山东半岛规划建设的海阳核电站、石岛湾核电站、海上浮动堆建造项目等为依托,加快培育集核电材料研发、核电装备制造、核电站建设与运营维护等于一体的核电产业集群,核电产业布局日臻完善。
 
山东省能源局局长栾健表示,当前山东核能产业已步入加快发展、赶超先进的黄金机遇期。在谋划面向2035年的能源发展战略时,将核能作为优化能源结构的重中之重。在此目标引领下,山东将积极推进海阳、荣成两个核电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东部沿海核电基地,加快核能产业化建设,培育核电产业园,强化核能技术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集中力量开展第三和第四代核电技术,以及模块化小型堆等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山东在核能发展方面走向全国前列。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认为,当前山东省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正在围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能源强国目标,加快制定核电产业专项规划支持核电产业发展。他指出:“作为国内核电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烟台培养出一批核电装备骨干企业,集聚了一流的核电创新资源,在山东省核能跨越式发展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厚积薄发的烟台
 
此番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将烟台市建设成国内领先的三代核电技术集聚高地、核电创新研发人才集聚高地、核电装备和核能综合利用产业示范高地这一战略的升级与提速是建立在此前多年耕耘的基础之上的。应该说,围绕核电产业发力,烟台筹谋已久。
2004年,烟台市核电建设项目办公室成立;2008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核电产业的意见》出台;2009年,海阳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之后,烟台市先后设立海阳、莱山两个省级核电产业园区,2016年成立国内核电领域首家新型科研机构——烟台核电研发中心,2017年获准建设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起“政、产、学、研、金、服、用 ”核电产业创新体系。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史立山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山东已成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形成了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成为引领我国核电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烟台聚焦产业创新发展等领域,找差异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核电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核电装备制造领域,烟台能打出响当当的“名片”,这与其突出的比较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同样密不可分。
烟台拥有山东省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稳居全国十强,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2.5%。
烟台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主任张洁非告诉记者:“10年来,立足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制造业优势,依托项目建设,烟台市初步建立了集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核电产业体系。目前,烟台市聚集了山东核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台海集团、顿汉布什、烟台金润核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30多家核电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产品涉及核电应用各领域。烟台市核电装备企业占据山东省核电装备产值的80%,是全省核电装备制造业支柱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