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我国核电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3月5日,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这是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用“积极”的字眼来表述核电发展工作安排。
                                  
    1991年12月15日,位于浙江海盐县的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被誉为“国之光荣”。目前秦山核电基地共有9 台机组,每年发电量约为500 亿千瓦时,是我国机组数量最多、装机规模最大、堆型品种最丰富的核电基地,已安全运行近30 年,奉献了超过600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图为秦山核电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后的俯瞰图

核电已贡献世界1/3低碳电力

核能是安全、清洁、低碳、高能量密度的战略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单机容量大、占地规模小、长期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大力发展核电可有效提升能源自给率。

正是由于核能发电具有其他能源无法比拟的高能量密度和高稳定性,且电力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等特点,2018年第九届世界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上,明确将核电定位为清洁能源,并且倡议关注核电用于基荷电力(即电网中稳定供电的基础电力)以及用于未来新的低碳复合能源系统建设。

尽管当今世界上各种类型的清洁能源层出不穷,但核能已经成为世界清洁能源主力军。2019年,全球核电总发电量达2657太瓦时,贡献了世界约1/3的低碳电力。此外国际机构的研究还表明,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核电延缓了二氧化碳的长期排放增速。

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为例,每台“华龙一号”机组装机容量116万千瓦,每年清洁发电近1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度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万棵。
                       
                          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综合核电与其他能源品种的技术特性及发展情况看,核电将是打赢“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核电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关键词

碳达峰: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十四五”规划:核电商业前景良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提出要建成“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这些都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堆型。未来五年,将有近20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投入运营。

规划当中还提出,要推动模块式小型堆、60万千瓦级商用高温气冷堆、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等先进堆型示范,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也称海洋核动力平台,是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领域,极大拓展了核能的应用场景。海上浮动堆(其实也是小堆)以及模块化小堆等新的技术选型,让核电从大变小。这也意味着,核电的商业应用场景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此外,以核能供热为代表的核能综合利用,也是未来核能发展的一个重要选项。在碳中和目标下,如何积极利用核电的优势,在发电、供暖等各领域挖掘核电的潜力,是未来一段时间科研工作者以及核工业从业者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现场,调试党员向着党旗郑重宣誓:继承和发扬核工业精神,努力践行“调试调优”工作理念

“走出去”面临大好机遇

随着我国核电生产能力已达到相当规模,提升了包括技术、设备、运行服务等在内的综合能力,近年来,核电“走出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核电“走出去”也面临着大好国际市场机遇。

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已有核电、正在发展或需要发展核能的国家有40多个,预计到2030年,这些国家将新建近100台核电机组。如果我国能获得“一带一路”沿线30%的市场份额,即约30台海外市场机组,将直接产生近1万亿元的产值,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全寿期将产生约3万亿元的产值。

目前,“华龙一号”也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开展了与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亚近20个国家的核电项目合作。加快推动“华龙一号”为代表的核电产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将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务实合作水平,彰显“中国制造”实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未来核电发展仍然面临一定挑战。

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全球对核能安全发展的担心,部分普通民众因为“邻避效应”影响而不理解不支持核电,业界人士对核电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统一。

事实上,新建核电机组项目均已结合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标准,同时具备了极端外部事件防护能力,确保了即使遇到类似日本福岛这样的极端情况,仍然能够保障核电站安全。但消除公众对于核电的担心,重拾业界内外的信心,仍然任重道远。

总而言之,发展核电关乎国家安全,关乎我国整体科技水平提升,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要进一步坚定发展核电的决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核电高质量发展。